同学们想在考试的时候做好古诗鉴赏题,就要课下的时候多阅读一些课外古诗,扩充自己的知识容量,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古诗是诗人郑协的《溪桥晚兴》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协-溪桥晚兴诗词鉴赏。
溪桥晚兴
郑协①
寂寞亭基野渡边,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。
一川晚照人闲立,满袖杨花听杜鹃③ 。
【注】 ① 郑协,南宋遗民。②芊芊:草木茂盛,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。③ 杜鹃:又称布谷鸟、子规,惯作悲啼,常引人伤感。
(1)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?写景用了哪些手法?(3分)
(2)有人说诗中的“闲”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,你同意这种说法吗?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。(3分)
答案:
(1)景物:亭基、渡口、江流、春草、晚照、杨花、杜鹃啼鸣;手法:动静结合,反衬(以动衬静,以乐景写哀情)。
(2)不同意。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、恬淡、无所事事、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,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、孤独和惆怅,亭基寂寞,野渡无人,落日晚照,杜鹃啼血,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--南宋遗民,因而故国之思,亡国之痛自不待言。
3.这首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写景,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。(至少分析两种)(5分)
4.有人说诗中的“闲”字用得最好,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。(6分)
参考答案:
3、运用了动静结合(反衬、以动衬静、以乐景写哀情、融情于景)的手法(2分)。寂静的渡口,杜鹃啼血是以动衬静;春草茂盛,充满生机是乐景写哀情;可是杨花飘零,杜鹃哀鸣,融情于景。这些手法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国破家亡后的沉痛心情和对故国的思念。(分析3分)
4、“闲”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、恬淡、无所事事的意思(2分),写出闲立观赏一川晚照、亭基寂寞,野渡无人,落日晚照,杜鸣啼血的情景(2分),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、孤独和惆怅,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——南宋遗民,因而故国之思,亡国之痛自不待言。(2分)
赏析:
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日景色,但却流露出寂寞的情怀。“寂寞亭基野渡边”,亭基以寂寞相饰,无疑是诗人内心寂寞的直接外现。“渡”以“野”饰,令人想起“野渡无人舟自横”的诗句,因无人才具“野”意,从而回应了“寂寞”二字。“春流平岸草芊芊”,春风送暖,本来是春潮涌动“江平两岸阔”的景象,而诗人却用“春流平岸”,来写春潮,从而使之显得板滞,了无生机。“草芊芊”本是春草茂盛,此时在“寂寞”与“野”的氛围里,也显得落落寡欢,无人欣赏。春日景色是如此萧衰,人究竟是怎样的呢?“一川晚照人闲立”,原来人在行将归去的夕阳里久久伫立着,“晚照”暗含了诗人“宋末遗民”的朝代末日,“闲”字早已失去了悠闲、闲适之趣,我们看到的是“闲立之人”对时局无可挽回、万般无奈的焦灼。一声杜鹃的悲啼,叫破了诗人复国之愿,也许那满袖的“杨花”正是斑斑的“离人泪”。
这首诗以含蓄见长。通篇写景因选材得当,描写有术,所以能既婉曲又真切地表露作者心迹。
诗中流露了诗人作为亡国孤臣难耐的悲凉。
同学们通过阅读上面的郑协-溪桥晚兴诗词鉴赏。会发现作者看似在描写自己悠闲的站在溪水桥边欣赏春景,但是内心却独自正在国破家亡哀愁。